培训专题
更多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>脱贫攻坚
中心简介
脱贫攻坚
《焦点访谈》:精准扶贫 合力攻坚
发布时间:2020-06-23   浏览:1188次 

位于新疆南部的喀什地区、和田地区、阿克苏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,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“三区三州”深度贫困地区之一。这里生态脆弱、人多地少,90%的面积都是戈壁荒漠和高原,脱贫攻坚任务艰巨。阿热勒和达里雅布依是和田地区于田县的两个深度贫困村。以前,阿热勒村没有产业,农民就是靠天吃饭;如今绝大多数村民都有了工作,而达里雅布依村更是旧貌换新颜。

 

五一前夕,新疆于田县阿热勒村的艾麦尔江专程把母亲接到自己工作的家具厂,想给家人挑一套沙发。

 

家具厂就建在阿热勒村,在村里就能上班,这让艾麦尔江很满意。进工厂前他一直靠种地为生,年收入不到7000元,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。阿热勒村人多地少,全村3000多人,人均耕地不到一亩,村民大多是在核桃树下套种小麦、玉米等作物,收益微薄。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将近2000人,占总人口的63%。如何帮助他们脱贫,是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每天都在琢磨的事。

 

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资委驻于田县“访惠聚”工作队副队长邓开英说:“当时村里剩余的劳动力大部分不愿意离开家去外地务工,其中有7个木匠3个裁缝。我们就想着能不能利用这点资源优势发展产业,解决一部分人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。”

 

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务工,这是新疆脱贫攻坚的一条重要路径。2018年,新疆启动了南疆四地州三年十万贫困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规划。当时,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,阿热勒村有不少村民到外地务工,但也有部分村民因为家庭原因,无法外出就业。留在家里也得有事做,有收入。于是,驻村工作队把原来走街串巷揽活的七位木匠组织起来,申请到财政扶贫资金,在20189月成立了一个木器加工合作社,吸纳贫困户加入。后来,随着合作社的订单越来越多,工作队又积极联系商家,在扶贫资金的支持下,2019年在村里建成了8000米的新厂房,办起了三个家具厂。

 

商家招来了,厂子也建在村里,可让驻村工作队没想到的是,工人却招不上来。

 

当时村里人觉得自己没有技术,有的语言都不通,突然就放下锄头去上班,心里没有底。为了让村民能够适应,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请来了县里的老师,在村里办起了技术和语言培训班。

 

近两年,于田县针对深度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,开展了20多个工种的技术培训,让数万名富余劳动力通过培训实现就业,2000多个贫困家庭因此脱贫摘帽。阿热勒村的培训班让村民有了基本的技能储备,但是要让他们彻底打消顾虑,驻村工作队还有许多细致的工作要做。

 

阿热勒村村民艾麦尔江·麦麦提敏说:“刚开始那段时间工作队的干部们天天不是来我家,就是去地里给我做思想工作。看到他们这么辛苦,我感动了,我在家具厂看到他们生产出来的沙发挺漂亮的,工资也挺高的,所以我想来这儿上班。”

 

去年7月份,艾麦尔江去村里的家具厂上班了。阿热勒村的三个家具厂,解决了119名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。家具厂逐渐步入正轨,产品也开始批量生产,寻找销路又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
 

工作队一边积极联系客户,一边主动参与当地政府招投标。他们把产品拉到投标现场,漂亮的外观和精细的做工,赢得了价值120万元的第一笔订单,艾麦尔江也平生第一次拿到了工资1500块钱。

 

除了家具厂,依托村里的安居房建设,驻村工作队还帮助村民成立了建筑工程队、家政服务队,通过这些措施,让大部分贫困家庭实现了“一人就业,全家脱贫”。但是对于阿热勒这样一个深度贫困村来说,有一些特殊困难群体,要实现一户一就业,还需要有别的出路。

 

2018年,阿热勒村和阿克苏一家公司合作,试着在村里建了两个新型温室大棚,一年下来,他们发现这种大棚的效益远远高于传统大棚。2019年,依托财政扶贫资金,阿热勒村建了20个这样的蔬菜大棚。大棚由合作社整体承包,通过分包大棚、从事劳务和保底分红三种模式,来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和脱贫问题。

 

阿瓦罕是建档立卡贫困户,家里孩子小,无法外出工作,村里建起大棚后,她靠出劳务,每个月也能挣到工资了。

 

就业改变了阿热勒村的村民,靠着双手他们正在为更好的生活打拼。而在于田县的达里雅布依小镇,再娜甫汗·吾司曼一家也开始了新的生活。

 

在这个新家里,很多东西都是再娜甫汗以前没有见过的。


联系我们

微信公众账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