培训专题
更多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>脱贫攻坚
中心简介
脱贫攻坚
王贞六:追得百花鲜 迎来生活甜
发布时间:2020-06-23   浏览:1197次 

一身铁骨

 

他用苦干点亮幸福的灯

 

养儿不用教,酉秀黔彭走一遭。重庆市黔江区过去很穷,群众生活很苦。王贞六一家的现状,只是黔江区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前的一个缩影。

 

王贞六是一个硬汉。19岁那年,他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。在部队里,他学到了更多的文化知识,懂得了更多的人生道理,最重要的是懂得了听党话、跟党走。

 

1973年,王贞六退伍后,大儿子因病残疾,他便留在村里。一直以来,发展烤烟,学习爆破技术,打零工……他用军人的硬汉形象,克服困难,将一家人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。

 

2010年后,由于年事渐高,想打工没有人再聘用,再加上老伴常年多病,儿子因病致残,王贞六一家断了经济来源,家庭负担越来越重,全家人挣扎在贫困线下,日子过得捉襟见肘。

 

20157月,黔江区30个街道镇乡启动脱贫攻坚行动,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,驻村工作队登门走访、查找致贫原因,王贞六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,各种帮扶政策精准而至。

 

为了彻底改变贫困现状,按照脱贫规划,针对王贞六妻子体弱多病、儿子重度残疾的状况,财政资助他们参加基本医疗保险,免费购买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医疗补充保险。更重要的是,驻村工作队没有一帮了之,而是考虑到王贞六家劳动力缺乏的情况,经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帮扶人员集体会诊、充分论证,鉴于王贞六家养有蜜蜂,只是缺少技术、规模不大、效益不高,建议他参加市扶贫办组织的中蜂养殖培训,利用到户产业发展补助政策扩大养殖规模,从而实现越线达标。

 

当年9月,王贞六参加了为期5天的中蜂养殖培训班,学费、住宿费、生活费全免,每天发放补助30元,并报销往来车费。经过系统、实用的培训,王贞六学成归来。急性子的他坐不住了,立马着手扩大养殖规模,多方找亲戚朋友筹集资金,并借助政府2000元产业到户补助资金,添置了蜂箱、隔王板、取蜜机等蜂具。王贞六马不停蹄,自费包车前往重庆江津买回35箱中蜂,并将大多数中蜂放到临近的光明村,利用比较集中成片的油菜、乌桕树(俗称卷子树)、五倍子树作为花源进行定点分散放养。

 

追得百花鲜,赶来蜂蜜甜。一身铁骨的王贞六,用苦干点亮幸福的灯。当年,共养殖中蜂69箱,销售蜂蜜实现收入5000元左右,销售蜂种实现收入1050元,加上老伴在家种粮养猪的收入,一家子顺利实现越线达标

 

百花成蜜

 

他用苦心有甜大家尝

 

饮水思源。越线达标后,王贞六在思考:养蜂过程中,是驻村工作队、当地政府、结对帮扶人员多次上门慰问、鼓劲打气,查找问题、寻求对策,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。自己该做点什么呢?

 

20168月,在区扶贫办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王贞六申请了10万元政府贴息贷款,购买中蜂64群,中蜂养殖规模扩大到107群。这年底,王贞六再次扩大养殖规模,发展中蜂132群,辗转周边彭水县朱砂镇、秀山县清溪镇等地,在乌桕、油菜、五倍子花开时节追花寻蜜,跋山涉水,尽量让蜜蜂多采蜜、多产蜜。2016年底,王贞六养蜂收入近9万元,全家实现了从温饱富裕的华丽转身。

 

养蜂脱了贫,还踏进了小康的大门。可村里的其他贫困户,还在脱贫的路上走懒步。王贞六在想,自家能够养蜂脱贫,其他贫困户身体条件比自己好,这条路也走得通啊。

 

王贞六挨家挨户问大家愿不愿意养蜂,有的家庭觉得当贫困户有补助,存在等靠要思想;有的家庭怕技术难学、怕养蜂吃亏;有的家庭基础条件太差,钱来不起。看到这种情况,王贞六把带动大家养蜂的想法给镇领导说了,镇党委、政府积极支持,专门安排了一场我的脱贫故事宣讲会,王贞六鼓励乡亲们说,喂养1桶蜂就有1000块收入,资金投入少、劳力也小,基本上算是捡得的钱。另外,镇党委、政府为王贞六争取到了10万元补助资金,他用这些钱再买了64桶蜂,并成立了中蜂养殖股份合作社。

 

周边群众看到王贞六养蜂确实有搞头,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,最后52名社员中,有2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入社。王贞六又看到了有的乡亲很贫困,买蜂子没有钱,就无偿为2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送去了35桶蜂子,他说:这是对乡亲们的一点心意,不会技术我来教

 

为此,王贞六下了苦心,培养了4名技术员,每名技术员负责5个社员的技术指导。当有老百姓向他请教养蜂技术时,他也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别人。王贞六还主动为村里养殖中蜂的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提供技术指导,并帮助他们实现了脱贫越线。在王贞六的带动和指导下,胜地社区已有12户贫困户从事蜜蜂养殖,每户养殖规模均在5箱以上,每年能增收4000元以上,实现了有甜大家尝。2017年底,王贞六个人的中蜂已发展到205桶,全年实现收入20万余元。

 

小康路上

 

他用热心带领大家向前跑

 

2018年,王贞六受邀参加镇政府举办的中蜂养殖专业培训班。为了带领大家向前跑,王现六根据个人几年来总结的经验,以一片热心从中蜂的选育、春繁、秋繁技术以及后期管理、蜂病防控、越冬管理等各方面的技术知识,到如何提取蜂蜜、如何对蜂蜜进行保存等,进行现场教学、实地授课。一堂课,在提高蜂农的饲养、加工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热情的同时,也掀起了黑溪镇的养蜂热潮,有效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快速发展。

 

目前,69岁的王贞六不服老、不服输,正重整行装再出发,紧锣密鼓筹划发展自己的中蜂繁殖场,已在临近的白合社区、光明村各初选了一个荒地多、人烟少、蜜源丰富的地方,计划引进更优良的中蜂品种,利用两年时间发展品种更加纯正的中蜂200-300箱,一则可以销售蜂蜜,二来也可以销售蜂群,想方设法多渠道增加收入。为提高中蜂养殖的综合利用效率,王贞六在胜地12组栽种10亩果树,走立体式产业发展之路,探索蜂蜜中蜂培育的现代农业新模式。

 

回顾走过的路,作为社长,王贞六给大家发技术资料、留下联系电话,还建立了养蜂微信群,义务给大家作技术指导。只要电话一来,王贞六就是还在吃饭,也要放下碗筷,马上赶去。特别是分蜂的季节,有时每天只能吃一顿饭。他给社员黄宽寿送的那桶蜂子,现在发展到4桶,一年有6000多元收入。现在,王贞六已经成了区内外小有名气的养蜂能手。一些职业学校还请他给学生上课,贫困户站上了大讲台。

 

现如今,王贞六仍在发展养蜂卖蜜,日子也越过越红火,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,他始终不忘党和政府的恩情,多次动情地表示政府帮扶了我,我再去帮扶其他贫困户,以点带面,实现大家共同脱贫致富。他说,他的好日子都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政策指引下,才有精准帮扶资金,股份合作社才越做越大,技术培训也能及时跟上去。现在村里不愁吃、不愁穿,读书、医疗、住房越来越有保障,家里老伴看病、儿子残疾也能享受到医疗保障的好政策,真是一顺百顺,生活就像蜜糖一样甜。正是有了党的好政策,才有今天的好日子。路宽了,气顺了,真的有了获得感、幸福感,就发自内心地相信党、感恩党,真心实意地感谢习近平总书记。

 

这是一位将近七旬老人质朴而简单的心愿:将中蜂养殖发展为胜地社区乃至黑溪镇的一个特色产业,让更多乡亲能养蜂、会养蜂,走上一条持续稳定增收的致富之路。

 

脱贫路上付出总有收获,在这条漫漫长路上,王贞六正付出着真情、收获着感动——追得百花鲜,迎来生活甜。


联系我们

微信公众账号